(原文发表于1月15日,作者为The Ringer的Zach Kram,文章内容不代表译者观点)

想象一下当今NBA普遍使用的战术:一名控球后卫带球过半场,三名射手分散在三分线外,一位大个子前来挡拆。挡拆完成后,大个子顺下,与此同时控球后卫突破并将球传给队友,让对方进行投篮。这种画面你可能已经看了无数次,但实际上这并不是联盟主要打法的全部。目前只有凯尔特人是一支三分出手次数超过两分出手次数的球队。然而,对于那些抱怨联盟风格单一化的人来说,这样的感觉似乎确实存在。

不过,对这种担忧有一个解药:只需多看看灰熊队比赛,就能让所有顾虑烟消云散。他们独特而狂野、精彩绝伦,他们拥有全联盟最特别的战术体系。尽管由天赋横溢且运动能力极强的控球后卫领衔,灰熊却很少采用那种常见的大个子挡拆加射手拉开的方式。而是选择了一种快速进攻节奏,这使得他们目前以26胜15负排名西部第三,并具备联赛第四高净效率(+6.9)。十年前,在高速发展的NBA中,以“磨砺与绞杀”的硬汉风格著称,如今再次成为异类的是莫兰特和小贾伦-杰克逊,而非曾经的大师兄兰多夫和马克-加索尔。

欣赏这支灰熊需要关注每一次进攻时五名球员的位置移动,而不仅仅是最终结果。如同文班亚马所言,“旅程比目的地更重要”。事实上,包括其他NBA球队一样,他们也会频繁在相同区域内尝试各种投篮…… (例如:灰熊篮下出手占比27.7%,接近于联盟平均值28.3%;中距离占31.8%,略高于29.5%;三分则为40.5%,低于42.2%)。然而,他们创造这些机会的方法截然不同。虽然在执行隔离和掩护方面表现不佳,但他们定点投篮及突击上榜第一。同时,在快攻尝试速度、抢到篮球后的迅速反击等各项指标上均居首。如果第一次进攻未果,还会不断争取二次进攻,其攻击性体现在第二轮进攻回合上的卓越表现。

"他们打着非常规式玩法…… 真的挺奇怪,”追梦·格林去年11月面对(并被驱逐)灰熊时如此评价,“在这个行业里,多数球队都有类似转移模式。但我从未见过像这样运作。” 灰熊通过操纵空间,使五个人协同动作,每项"速度与活动"的数据几乎领先整个联盟。在防守端与处于底部位置中的凯尔特人相比,每场比赛要多跑约2英里。因此,没有任何一位玩家能够达到场均超29分钟,因为这样的密集程度迫切要求休息!

这一风格最引人注目之处便是莫兰特如何融入其中,它帮助提升了团队整体得分效率至第五。我本计划去年11月份写此篇文章,当时正好赶上追梦·格林发表评论,不过由于莫兰特缺席太久,我希望确认该策略是否只是临阵改变。但即便他复归之后,此模式依旧延续。据Synergy Sports数据统计显示,莫兰特点用10次屏幕行动结束其自身或队友投罚失误,总计排第45,仅稍微落后顶级控制型组织者。(图表展示各路优秀控卫每场利用率情况。)

This style is not only unusual for top guards but also marks a significant departure from Morant's previous reliance on screens; in every prior season, he ranked among the highest in screen usage rates with about half of his offensive plays coming through this method—but that number has now halved.


Morant Screen Usage Chart
Offensive Style Uniqueness S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