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讯 在接受杭州网专访时,塞尔维亚教练内博伊萨·伊利奇分享了他对中国校园足球的看法。作为一名拥有欧足联A级教练执照的外籍教练,伊利奇自2016年来到中国,并于2021年进入江南实验学校执教,这是他在华带领的第四支校队。

谈及来中国工作的原因,直率的伊利奇坦言收入是其中一个因素。他笑着表示:“首先,在这里当教练能够获得更高薪水;其次,我也希望体验新的文化和冒险,这非常有趣。”

近年来,“12岁退役”的现象如阴霾笼罩在中国校园体育上,由于升学压力增加,不少天赋异禀的孩子未能继续追逐他们热爱的运动项目,其中包括足球。对此,伊利奇深感无奈。“虽然我没有在中国上过学,但我知道学生们面临巨大的学习任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学习,有时候很难找到平衡,”他说道。“我见过不少有潜力的小球员,如果好好运用训练,也许十年后可以去欧洲踢球,但是家长却告诉我:‘学习才是第一位’。结果,一些孩子就此放弃了踢球。”

相比之下,他提到,在塞尔维亚,大多数父母会支持孩子参与足球活动,因此教育环境使得小孩拥有更多锻炼机会,即便成绩不理想,他们也不会受到太多责备。他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我的父母总是让我参加每场比赛,因为如果表现出色,就可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不过,他明白两国之间存在不同国情与文化,很难进行直接比较。

“如果现在这些年轻人在未来组建家庭,他们将传承良好的足球基因,更加支持下一代打球。我理解家长希望子女考取好大学、成就美好生活,但任何事情都有其平衡点,我们需要努力寻找这个平衡。同时,家长要意识到,通过足球训练,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成为优秀的人。” 伊利奇强调说。

对于儿童成长而言,篮球不仅是一项简单游戏,它还促进身体健康并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我们的队员需要更多比赛!” 他指出。在塞尔维亚,每周几乎都会举行一次比赛,而在中国则相对较少,有时甚至一两个月才能迎来一场赛事。“若只是单纯地训练而缺乏实战,将无法评估效果,从而发现问题以改进提升自己。”

此外,他建议,中国青少年应尽早接触11人制足球。他认为15岁的中学生应该从12岁开始转向11人制,因为8人制场地显得过于狭小。这段时期正值技术定型关键期,应让他们尽快适应正规的比赛形式,“或许目前禁区外射门轻松入网,以后可没那么容易(因为空间变大)”。

当然,要实现更多比赛以及规范化培训意味着需建设更加完善、更专业的设施与师资力量。而这也是个不易解决的问题:“很多学校缺乏大型操场,同时部分教师水平还有待提高”,同时他重申所指的是校园层面的推广,而非职业俱乐部青训体系。

尽管当前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经过七八年的观察与体验, 伊利奇注意到了越来越明显的发展趋势。“刚来的时候,不少学校根本没有球队,现在几乎所有学校都有自己的球队。此外,人们观看和讨论 足球 的兴趣正在不断增长,这都是积极变化.”

来自杭州网